淮安古黄河沿河风光带的人行道改造,是一场兼顾实用与生态的升级。原先的人行道采用大理石、碎瓷砖拼凑的聚合物地坪,虽有一定装饰性,却常因雨后积水给行人带来不便。如今,这里换上了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,不仅解决了积水难题,还为风光带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。
此次施工由 15 人组成的专业班组负责,配备两辆运输车、一台 750 搅拌机和一台铲车,前场施工安排 5 名大工和 6 名小工,分工明确、配合默契。针对 4-5 厘米厚的路面,这个团队每天能完成约 1200 平方米的施工量,高效推进着改造工程。
施工前,团队先对原路面进行了全面清理,移除旧有材料,确保基层平整、坚实。对于局部不平整的区域,进行了找平处理,为透水混凝土的铺设打下良好基础。
在材料准备上,严格按照彩色透水混凝土的配比要求,选用优质水泥、级配合理的骨料、专用增强剂以及耐候性好的无机颜料。这些材料不仅能保证路面的强度,还能让色彩在长期日晒雨淋后依然鲜亮,同时满足透水性需求。
搅拌环节,750 搅拌机大显身手。按照既定配比,将水泥、骨料、增强剂、颜料和水投入搅拌机,充分搅拌至均匀状态。搅拌过程中,专人负责监控材料配比和搅拌时间,确保每一批次的透水混凝土都符合质量标准。
运输环节,两辆运输车轮流作业,将搅拌好的透水混凝土及时运至前场,避免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影响性能。
前场施工时,大工们凭借丰富的经验,快速完成摊铺、振捣工作。他们将混凝土均匀摊铺在基层上,用振捣棒轻轻振捣,确保混凝土密实,同时保留足够的孔隙以保证透水性。小工们则配合大工进行辅助工作,如清理场地、传递工具等,让施工流程更加顺畅。
摊铺完成后,紧接着进行表面收光处理,让路面更加平整光滑。之后,按照规范进行养护,覆盖塑料薄膜保持湿润,确保混凝土强度稳步增长。
改造后的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,完美融合了沿河风光带的自然景观。路面的透水性让雨水能够快速下渗,补充地下水的同时,彻底告别了雨后积水的困扰。行人漫步其间,既能欣赏古黄河的美景,又能享受干爽舒适的行走体验。
如需了解类似项目的精准报价或定制化施工方案,可联系江苏方杉新材,我们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,提供经济耐用的透水混凝土铺装解决方案。